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溯源·赋能·启新程!南平领导共商脚斗运动发展大计
2025-03-31 09:11




6.jpg

春风送暖,京华焕新。3月30日,中共南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南平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徐春晖,南平市工商联经联科科长陈君丽,北京南平企业商会监事长李元兵、执行秘书长程敏、办公室主任颜家坤等一行莅临北京脚斗士协会考察调研新时代脚斗运动发展情况。新时代脚斗运动创始人、全国脚斗运动推广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脚斗士协会会长吴彦达,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地方部、文艺评论部主任刘让兴,北京脚斗士协会秘书长赵怡程、监事长吴星等陪同考察、座谈交流。

合影2.jpg

缘起武夷:千年文化破土新生

发源地授牌-2.jpg

脚斗士”作为发源于南平武夷山的民族原创体育运动,承载着千年中华文化的智慧。2009年,武夷山被正式授予“脚斗士运动发源地”称号,时任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光(图中左二)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手中接过牌匾的历史画面,至今仍是两地文化联结的生动见证。

3.jpg
4.jpg

16年后,徐春晖书记的到访,恰似一场“文化回访”——从闽北山区到首都北京,这项传统运动已蜕变为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的现代体育项目,成为南平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南平始终是脚斗运动发展的坚强后盾。而今,徐春晖书记一行亲自到访,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以"脚"为媒:体育产业破局创新

吴彦达会长发言.jpg

考察中,吴彦达会长首先讲述了脚斗运动与南平的不解之缘。2005年脚斗士研发组在武夷山脚下成立,历经规则制定、护具创新等科研攻关,脚斗运动在南平完成从传统运动到现代竞技的蜕变。作为发源地,南平率先启动教练裁判培训体系,连续三年深耕60所中小学,培育出大批专业人才。从2009年发源地授牌到连续举办11届全国精英赛,从省大运会、省运会设项到开创并举办8届“武夷山·阿里山”海峡两岸交流赛事,南平用赛事点燃全民参与热情。特别是2019年政府专项文件出台,不仅推动"脚斗娃"教材进校园,更将这项运动纳入校本课程,实现文化根脉的系统传承。

吴彦达会长.jpg

吴彦达会长还系统介绍了脚斗士运动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二十载砥砺前行,它从武夷山萌芽,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16个专业俱乐部、8个训练基地扎根全国主要城市,构筑起人才培养的坚实堡垒;CCTV-5三年周播赛事持续吸睛,累计数亿观众为其驻足,让脚斗风采飞入寻常百姓家;“脚斗娃” 校园推广项目更是深入上千所学校,有力助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心间种下热爱运动的种子。国际舞台上,脚斗士同样光芒闪耀,已在11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知识产权认证,赢得全球认可,逐步成长为中国文化的体育新标识。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标志着脚斗士运动的产业化成功,更彰显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体育强国:脚斗担当文化使命

刘让兴.jpg

刘让兴主任从国家战略高度解读脚斗价值,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脚斗运动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典型案例人民论坛计划组织专家赴南平实地调研,深度挖掘脚斗运动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发展轨迹,探寻其对各地体育事业发展的示范意义


守正创新:南平与脚斗双向奔赴

徐春晖.jpg

听了新时代脚斗运动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发展的历程,徐春晖书记深受感动,同时也对脚斗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脚斗运动是民族原创体育项目,是中国民族体育振兴的生动范例,也是南平的文化瑰宝,看到它在首都焕发新生,倍感自豪。他强调要珍惜发源地这一金字招牌,发挥品牌优势,推动南平体育与教育、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回南平后,将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脚斗运动项目快速落地,打造脚斗运动大本营,抢占发展制高点。这不仅是对南平的期待,更是对脚斗运动的厚望。

大合影.jpg
合影1.jpg

此次考察不仅是工作交流,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与未来展望的对话,不仅为脚斗运动在南平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让更多人看到民族原创体育的无限潜力。


南平与脚斗的再次携手,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的选择。从武夷山涧到京华大地,脚斗运动正以昂扬姿态书写着中华传统体育的新传奇。北京脚斗士协会将继续以“脚”为笔,绘就文体融合的壮美画卷





公安标志.png

京公网安备 16001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