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体育产业 > 产业政策
体育改革步入关键年 代表委员谏言中国体育未来
2017-03-13 07:0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中国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之年。短短三个月,大家先后听到了羽毛球运动员李玲蔚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姚明出任中国篮协主席,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撤销等改革破冰的动态。那么,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体育圈里的投资人、管理者、一线从业者如何谏言中国体育的未来?

  全国两会上最“高”的代表委员姚明,履职五年身份变了三次,从退役运动员到体育产业投资人再到体育协会管理者。可以说,他本人的经历就是中国体育改革的缩影。在今年两会前姚委员刚刚变身中国篮协主席。新的身份也给他的建议提供了新视角。“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不但为足球,也为其他项目明确了发展方向,建议建立国家职业联赛体系,推动更多项目办职业联赛,完善联赛运营机制;真正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内部契约;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树立规则意识;全面提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投资人、经理人在内的所有从业者的素质。”

  以足改为先锋的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带来了更高欣赏性的赛事,但与其他领域一样,体育圈有钱了之后,也要面对如何控制资本短期逐利性的难题。曾经“领投”足球的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近年来的思路就在转变。他在今年的两会上表态,要买就买与球队实力匹配的外援,要投就投青少年训练体系建设,“在外援的引进方面,应该和中国足球的水平相匹配,不能搞外援引进竞赛,应该把投资重心转向青少年的培养。”

  许委员说2800个孩子里似乎还没有找到未来梅西的影子,大家都笑了。但其实这就是体育市场培育周期长,投入产出不确定性大的天然特点。以校园体育为金字塔基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成为主流。

  正如姚明所说,未来,这些孩子即使没能进入专业培养体系,也将成为忠实的体育消费者,进而推助体育产业的井喷发展。

  姚明认为,学校体育课不能成为正风课,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甚至改变学校体育教学重体能轻视技能的局面。要注意兴趣养成,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教学,使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专项技能,继而熟悉专项术语,了解裁判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体育消费者。

  在竞技体育序列,挑战来的更为直观迅猛。比如,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一些传统优势项目遭遇滑铁卢,新兴项目突破也不多。新时期,竞技体育如何补短板、强筋骨、寻突破?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前国家男子举重队总教练陈文斌指出,调整已相对滞后的运动中心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不理想,屈居第三,被英国超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体制滞后。现在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是90年代初期形成的,已经将近30年了。篮球已经在动了,中国女排现象值得很好的总结和推广。”

中国体育正走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相互碰撞的阶段,完全去掉举国体制行不通,不迈向市场更不符合规律。找到计划和市场的平衡点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体育改革的核心议题。

来源:央广网



公安标志.png

京公网安备 16001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