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镁光灯”从紧张的竞技场转向热络的生活,当运动从职业群体走向群众中间,体育,正在和不同社会领域发生亲密接触,在跨界融合发展中获得崭新生命力,“体育+”的打开方式也愈发多元和立体。
“体育+旅游”:风景这边更好
2017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发布了一系列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包括景区、线路、赛事、目的地等。近几年各地在实践“体育+旅游”模式时,对马拉松、徒步、骑行、铁三等户外运动尤为青睐。赛事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戏台子”,体育成为地方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新疆阿勒泰地区抓住“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契机,将以冰雪运动为依托的冬季旅游资源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上个雪季,阿勒泰接待游客194万人次,不到10月份,阿勒泰市42家星级宾馆几乎都被滑雪游客订满。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兴起为“体育+旅游”模式真正带来发展新业态。国家体育总局此前公布了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从96个入围小镇来看,相当比例在打旅游牌。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搞“体育+”不是“+体育”,要突出体育主题,因地制宜植入山地户外、水上、航空、冰雪等运动休闲场地设施和项目,把体育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可吃住行、游购娱、运健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的体育旅游综合体。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王卫东认为,我国体育旅游业已步入黄金发展期,但面临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盈利项目不多等问题。要不断在景区丰富赛事活动,把赛事培育为旅游产品,打造体育旅游的品牌线路,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做好公共服务,推动体育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体医结合,“运动处方”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当国家和民众都意识到疾病治疗和预防间的辩证关系后,适当消费前置成为理性选择。由于国内缺乏相关调查,专家常引用美国数据,即政府在公共疾病预防上每投资一元钱,就将减少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今年成立了“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郭建军长期从事体育与健康关系、慢性病管理及科学锻炼指导等研究。他认为,针对不同群体应有针对性强的科学健身指导,针对不同问题和需求对症下“药”,这个“药方”即是运动。
原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国平认为,针对大众的科学健身指导尚处起步阶段,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群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应建立运动医学专科医院,这可以带动运动处方师等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群众提供周到的健身医疗服务。
据透露,在大样本实验和科研基础上,2018年将推出中国人的运动处方库。“运动处方”这一体质监测手段将逐渐被人们熟知,利用“运动处方”规划健身方案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
“体育+科技”:创新体验,优化生活
“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在江苏试点一经推出,就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这种“体育+金融+互联网”的举措引入科技金融创新手段,搭建公共服务云平台,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对健身人群精准发放积分形式的体育消费补贴,拉动了体育消费、完善了健身激励机制。
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金融科技创新在体育界并不多见,但能对助推体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期待以后科技创新手段更多进入体育界,弥补体育公共服务短板。
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科技含量的提升正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体验。2017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上亮相了一系列冰雪运动产品,包括世界先进的造雪系统,油电混合型“雪地坦克”游乐设备、自主研发的仿真冰、旱雪系列产品和专利技术、让使用者拥有与在真实雪场相同的感受。
今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大量智能化、个性化产品反映出制造业从做产品到做服务的转变。单单跑步机除了附着联网的趣味性和社交属性外,还实现了搭载人工智能系统,具备一定自我感知、思考和判断能力。
业内认为,“制造服务化”的行业趋势,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装配线,满足个性化定制服务。智能化车间要适应不同需求,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创造更加优质的体验。
中国掀起“长跑热” 马拉松带来绿色生活新风尚
沈阳国际马拉松赛近日落下帷幕,2万多名国内外长跑爱好者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宴。与此同时,义乌、丽江等地的马拉松报名、宣传活动也陆续开始,近几年来长跑运动持续升温,马拉松更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生活新风尚。
秋天的沈阳市浑河公园景色秀丽,各色树木、花朵把河边跑道装扮得多姿多彩,参加沈阳国际马拉松赛的选手们从这里跑过。此次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万多名选手同场竞技。
“平时我就喜欢长跑,能和其他国家的长跑爱好者一起奔跑,是让人开心的事儿。”参赛的沈阳市民蒋德岷说,他坚持长跑已经有5年时间,平时工作压力很大,跑跑步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保持身体健康。
在沈阳举办国际马拉松前后几天,中国的上海、成都、大同等地也都举办了马拉松赛事。
新近发布的《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报告(2014-2017)》显示,201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为51场,2016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数量达到328场。而有关官员曾表示,“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目标是超过800场。”
对于长跑爱好者来说,奔跑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63岁的马拉松长跑爱好者田同生是一名“跑马大咖”,他曾50天跑完7个马拉松,经常出国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我要奔跑在全世界,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看见,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阳光的、绿色的。”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带动体育休闲产业强势发展。在政策与经济双重驱动下,参与门槛较低的马拉松赛事受到公众热情欢迎。
一方面是中国市民参与长跑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运动手环、耳机、GPS手表等专业可穿戴装备在中国迅速普及,与马拉松相关的体育、休闲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专家何文义指出,中国的体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角度与增进国民体质的角度来讲,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