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是业内赫赫有名的高级媒体专家和不可多得的顶级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位复旦才子北上加入新华社体育部,业绩非凡。30岁起撰写新华社评论员文章,32岁被评为新华社首批"双十佳"记者,36岁跻身高级记者行列,38岁出任体育部副主任,41岁赴雅典开始第四次奥运会之旅。
许基仁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有很多真知灼见,尤其关注民族体育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民族体育抱以极大的支持和肯定,多次为民族体育呐喊助威,并对民族原创体育捍卫者吴彦达致以高度评价,表示在其接触过的体育界人士中,吴彦达是最执着的一位,没有之一!
▲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在北京脚斗士协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北京脚斗士协会成立大会8月12日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出席并致辞。他表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原创品牌赛事,新华社体育部大力支持民族原创体育品牌脚斗士。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的精彩致辞。
作为一个媒体人、媒体代表,首先祝贺北京脚斗士协会的成立,要恭喜吴总跟其他的当选者,能够参与到这一个庄严的时刻,我也觉得非常的荣幸!
我跟吴总认识有年头了,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脚斗士,虽然很遗憾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亲临现场去参加过脚斗士的比赛,但是我们的记者马邦杰他专门写过吴总,写过一些这方面的报道,所以也是一直被吴总的这种执着、这种抱负所感动。今天下午正好有空。我过来来见证一下。
去年的下半年,我带队做了一个体育产业的调研,六七个人,是我们体育部这几年规模最大的一个调研,去了上海、江苏还有福建主要是晋江,因为中国的几个大的厂家都在晋江,北京也采访了一些重磅人士,对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做了一个梳理。给我感觉比较深的就是中国体育产业,其实它的结构大家知道不太合理,跟美国正好相反,有些人说它是倒挂。现在中国体育产业支撑起来的,还是服装用品制造业,服务业占的比重很低,我们还是重制造业、轻服务业。在体育发达国家,体育的服务业还是相对高的比例,而且在体育产业里最大头的一个就是我们讲的叫本体产业-竞赛表演业,竞赛表演业在我们国家战略已经,在座很多,我看何老师都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个应该比我更清楚,但在中国竞赛表演业远远撑不起来,刚才吴总讲的美国的体育产业是民航的两倍,是影视业的十倍!其实美国体育产业主要还是靠它的竞赛表演业,就是它的职业联赛。在咱们国家,去年一年体育产业的竞赛表演业的增加值加起来还不够安踏一家的全年的销售额。
我们这次调研一直在讲,为什么中国的竞赛表演业这么弱,看着人家NBA这么红火,看着人家的职业棒球、职业冰球、职业橄榄球这么红火,我们为什么?为什么没有?没法细说了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又强烈地感觉就是咱们国家一定要有咱们自己民族的原创的IP,一些好的这种赛事,可以推广的,可以具有市场推广价值的,能让大家能够自发的参与,自愿在你的IP上能够掏钱消费的,咱们国家太少就撑不起来。
前几天大家知道腾讯续约NBA版权,上一个周期五年,五年5亿美元买它的版权,一年1亿美元。这次的续约五年15亿美元,一年从1亿美元增加到3亿美元,在座的朋友有我的朋友圈,我当时发了这么一个议论,我做调研的时候去了腾讯采访,也跟他们聊,当时好几家包括阿里、腾讯都在争NBA版权,当时我们问他们总经理赵国臣赵总,如果腾讯拿不到NBA的转播权怎么办?他也很纠结,他说要拿不到,腾讯就会受重创,所以是没办法,就是拿了。后来我留了这么一段评语,我说恭喜腾讯,腾讯跟中国的篮球迷都是赢家,也都是输家。比如说唯一的赢家就是NBA,有些话也不能说得太透,其实就是这样的,咱们自己没有好的赛事,只能花高价钱买人家,而且某种程度上议价权都在人家手里。腾讯你买不买我就15亿,嫌低也好,嫌高也好,你不要的话我给别人,别人出价比你还高,最后也是没办法,当然这个比赛很精彩,我们也喜欢蓝球,我也喜欢看NBA,但是有的时候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咱们国家要有自己的原创的民族品牌的赛事。
说了那么多兜回来说,我觉得吴总这么多年坚持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这个行动,我想价值不止体现在体育领域,也包括在社会领域,也包括在文化领域,也包括在国家的领域,所以作为媒体人,我也表个态,今后对像脚斗士这种民族文化品牌就是一定大力的支持,希望我们做的我们新华社体育部都一定尽力。
还有一点,在调研中,很多专家都讲到了一个观点,说体育产业是一个慢产业,大家知道2014年底中央发布46号文件之后,体育产业都很火,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入,包括很多投资人都觉得体育会有一个爆发点。大家知道体育产业有一个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说法,到人均GDP到了8000美元均产会有爆发,咱们国家已经到了那个GDP人均8000美元,但是爆发并没有。我写了一篇手记,叫《等待奇点》,就奇怪的奇,《等待奇点》分析,为什么这个规律在中国会失灵了。回过头来讲就是中国体育产业,尤其是需要坚持。那么46号文件公布,很多社会资金进来,他们是想要赚快钱的,投入很多的钱,突然发觉一两年之后赚不了什么钱在区域里面,赶紧就走了。
所有在座的人都经历过2014年2015年疯狂的状态,到16年17年到今年,业内人士说体育融资断崖式下降,现在几乎没有人去投这个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确实需要耐心,需要坚持!刚才听吴总的讲演,这点给我感受也是特别深,很难一个人投资体育产业,投入一笔钱,一两年我就挣大钱,像金融那样的都不可能。无论一个赛事也好,或者说一个其它的培训也好,一定要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慢工出细活,需要很执着的坚持才能会有收获,这也是我在做体育产业调研之后一点自己的感受。今天从吴总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今天我来参会,说实话,我也学习了很多,对我本身也是个激励,谢谢大家!